上好的印泥,价值不菲,在古代用一两黄金换一两印泥是常有的事。近百年来,在书画家,尤其是印人的心目中,由西泠印社制作的西泠印泥,也像黄金一样珍贵。这是因为西泠印社从建社初期就开始自行制作印泥,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质地精良,一直受到书画篆刻名家的青睐,且名扬海内外。
西泠印泥制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高手辈出,其中张鲁庵最为有名。张鲁庵是浙江慈溪人,西泠印社的老社员,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印泥制造,技艺不凡。张鲁庵在制作印泥之余,还热衷于搜集历代名印和精拓印谱,是当时有名的大收藏家。1962年4月,张鲁庵在上海寓所病逝后,其家属按照他生前遗嘱,将他所藏的秦汉铜印、历代名家刻印1525方和历代印谱2000余册,其中有明代精拓、孤本、善本200余册,悉数捐赠给国家,藏于西泠印社。张鲁庵的去世,对西泠印泥的制作无疑是一大损失,到了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西泠印泥制作已处于停顿状态。
浙江图书馆馆长、大书法家张宗祥先生对西泠印泥情有独钟,推崇备至。1962年冬,西泠印社在杭州饭店召开社员大会,商讨1963年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纪念活动事宜,会上,新当选筹委会主任的张宗祥先生在讲话中特地提到恢复西泠印泥制作的事,他激动地说:“从前,西泠印泥是名牌货,名驰中外。它的特点是:工艺精湛,选料讲究;不但永不退色,而且永保鲜艳,受到国内外名家的欢迎。西泠印泥是我们印社的特色之一,应积极恢复制作。”
后来,当选为西泠印社社长的张宗祥已是82岁高龄,仍念念不忘恢复西泠印泥制作的事,他曾向时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的孙晓泉提议:“西泠印泥的制作,从前是张鲁庵技术最好,可惜他已经去世了;现在尚有韩登安(西泠印社老社员)的弟媳妇技术最精。可请她来做。”韩登安的弟弟韩君左夫妇,不仅使名扬四海的西泠印泥恢复制作,还培养了一批新人,使传统的西泠印泥制作得以代代相传。
目前,西泠印社已拥有“超级朱石票”、超级丹顶”等10个品种、二十多个产品系列,“西泠”印泥商标已成为我省著名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