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了解一下印泥。
印泥,也叫印色,最早时称为封泥。秦汉以前,书信公文用竹简,写好后用绳子捆住,在打结处用泥饼压封,在泥饼上用印钤盖后发送。当时所用的封泥也称印泥,是细腻的黄土质泥,与现代的印泥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的封泥能保存到现在的已相当稀少,其研究价值如同古代的青铜印章。据史书记载,以图章用水印钤盖在书画上,大约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水印以水、蜜调朱砂。【注意“水”和“蜜”。水一说为白芨水,蜜即蜂蜜。】自明代永乐时期起,发明了油印。油印也就是印泥,其品质的优劣,在价格上差别极大。印泥的主要颜色是红色,有用朱砂的,有用银朱的,也有用胭脂的。【注意“胭脂”。黄砚堂】质料有木棉、灯心草、竹茹【注意“竹茹”。】、艾等,用的油也不一样,有茶油、芝麻油、蓖麻油、菜油等。【摘自柳泓之《名贵的八宝印泥》。】最好的印泥,是洪昇老家杭州的西泠印泥。
朱砂,古名“丹”,《说文解字》说:“丹,巴越之赤石也。”陶宏景说:“即今之朱砂也。”朱砂是一种很高质素的颜料,常用于印泥;也是一种中药材,道士所炼丹之“丹”,即源自朱砂。朱砂印泥,又称紫红砂,是漂制朱砂时沉淀在乳钵最下层的一种朱砂制成的印泥,鲜红带紫,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其色经久不褪。
竹茹,竹茎秆之干燥中间层,也是一种中药材。印泥之竹茹,用上好水荆竹磨之,使极软,用弓弹去筋。【摘自赵汝珍《古玩指南》之“印色”。】
绛珠草和印泥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解读原文。
“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
对“绛”字,脂砚斋道:“点‘红’字。”有多红呢?脂砚斋又道:“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红”如“血”,指朱砂,印泥的原料之一,朱砂就是“鲜红带紫”。
而“珠”即“泪”,乃“水”也,也是印泥的原料。
那么质料呢?“绛珠草一株”,“一株”,“宜竹”也,此“草”适合用“竹”,印泥原料之一的“竹茹”就来自“竹”。也就是说,“绛珠草”之“草”,实际上是“竹”。那么“绛珠草”在这里等于“绛珠竹”。
绛珠草,“绛”+“珠”+“草”,等于“朱砂”+“水”+“竹茹”,这是在介绍制作印泥的原料。注意,这是早期的印泥,即水印,也就是说,“绛珠草”是制作水印的原料。
“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甘露”,蜂蜜也;“以甘露灌溉”,加入蜂蜜之意。“日以甘露灌溉”,每天都加蜜。
这是在干什么呢?怎么这么麻烦?究其实,在介绍了制作水印的原料之后,这里又在介绍水印的制作方法。印泥的制作过程,确实相当繁琐。且看油印的制作方法,以作为参考。
各种原料既已选妥制好,最后而最要之手续即为配合矣。其法颇易,制砂一两,制油三钱,先取钵与油,如前人花磁乳砂内乳之,至油不浮、砂不沉,则油结而复散,散而复结,至油与砂融而为一,然后以艾入乳钵内细细乳之,复至艾、砂油俱至匀至净,复以竹片搅之,至千百次,愈多愈好,始盛入盒内封固,挂檐下三十日取下,折封皮,三日一晒,一日一搅,至次年再加朱砂五钱,照前法制之,次年亦如之。过此以往,则虽铁线填白印之亦无模糊不清之弊矣。【摘自赵汝珍《古玩指南》之“印色”。】
“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对照上面的制作方法看,印泥的制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绛珠草”经过反复配制,终于变成了水印,即“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那么“人形”之“女体”,水印也。
那么“赤瑕宫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干什么呢?正在制作水印呢!
为什么让“神瑛侍者”制作水印呢?我们知道,“赤瑕宫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身,即“金镶玉”之传国玉玺。当然只有在印章出现以后,人们才会想起印泥的必要。所以先秦前,人们还只是用封泥,一直到唐朝时才有了水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印泥。
“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离恨天”,倒着读,“添痕泥”,封泥或印泥;“蜜青果”,“蜜沁过”,用蜜浸泡过之意;“灌愁海水”,“灌稠还水”也,意思为:太稠须稀释时还得加水之意。而句首的“终日游”三字,“游”即“油”,“最后(改用)‘油’”了之意。
这里为我们总结了印泥的历史:(1)封泥:“添痕泥”。(2)水印:用水和蜜调朱砂。(3)油印:“最后‘油’”,发展为油印了。
这句话的意思为:“绛珠草”变为“女体”,标志着已抛弃了“添痕泥”,进入了用蜜和水调朱砂制作水印的时代,最后发展为了“油印”。
“女体”又变为“油印”了。那么“女体”,印泥也。
所谓“三生石畔”的故事,其实就是制作印泥的故事,而所谓“还泪之说”,便由此展开。
那么“绛珠草”,水印之原料也;“女体”,印泥也。
2.薛宝钗,朱砂也。
《石头记》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打秋风”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正逢贾母高兴,带着她在大观园游览了一番,又两次宴请,着实让刘姥姥好生地受用了一天。话说这天贾母领着刘姥姥刚去过了林黛玉的潇湘观,又来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鸳鸯答应着,笑道:“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贾母道:“明日后日都使得,只别忘了。”
“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包管又大方又素净。”贾母如此卖弄自己,却道出了朱砂的研制之法。
先看古人的朱砂研制之法:
朱砂之选择固难,而研制尤难,非研磨至极细不可,其法先取砂入药碾中,碾过,用细筛筛过。粗者再碾之至极细为度。然后取出放乳钵中乳过,又放火酒同乳,至乳之无声为止。晒乾火酒又入水乳之,将其浮圪取出,沉底者再乳,至所乳之砂皆浮水面,谓之“砂标”,晒乾,万不可杂尘土於其中。【摘自赵汝珍《古玩指南》之“印色”。】
再看贾母的朱砂研制之法:“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这里面也有朱砂的研制之法吗?有,共分四步。
⑴“石头盆景”,“石头”,砂石也;“盆”,药碾也;“景”,进也。
将砂石装进药碾(碾之)。
⑵“纱桌屏”,“纱”,“沙”(念四声)也,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桌”,濯也,即洗;“屏”,洴也,即洴澼,漂、漂洗之意。
去掉杂物并漂洗。
⑶“墨烟冻石鼎”,“墨烟”,“磨、研”也,即乳,“乳”者加水研磨也;“冻”,凝固也,凝固后似冰块般晶莹透明;“鼎”,“锭”也,块状的金属或药物;“石”者“似”也。
研磨,用水乳,然后晒干成似锭之物,有如冰块般晶莹。这与朱砂完全一致,成品朱砂正如小块冰粒般晶莹透明。
⑷“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
朱砂研制成功,放在桌案上。
那么怎么使用朱砂呢?
“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水墨”,“水磨”也,用水研磨;“墨”,“磨”也。“字画白”,“字画之白”也,即字画的空白处;“白”,空白。“绫帐子”,“临章子”也;“绫”,“临”也,照着字画模仿;“帐子”,“章子”也,图章。“临章子”,即盖章。
意思为:用水研磨,在字画的空白处盖章。朱砂也确实可以这么用。【贾母使用朱砂之法。重要,记清。】
朱砂,赤石也,即红色矿石,用作印泥,其红如血,血即“薛”,薛宝钗之“薛”也。所以,薛宝钗,朱砂也,印泥的原料。
脂砚斋称宝钗为“识宝钗”,为什么薛宝钗这么有见识呢?自然是被“图章”在书本字画上到处乱盖一气,阅历丰富之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