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勤说印泥(一)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8

  书画印泥书画印泥基本结构的形成  
    元代以前,无论官私印章,材质基本都是金属和玉石,和其他少部分的竹木牙角,都是比较坚硬的材料,一般都是书画家设计印稿,有专门的浇铸或者雕刻工匠来制作成印章,这样印章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就都有限。从元代起,硬度在莫氏2度左右的石料(即现在的寿山石、青田石一类)开头被用于印章的制作,大量的书画者可以自己进行印章的全过程创作,从而使印章的制作数量和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和扩展,这也使印泥的制作工艺改进速度大大加快。非凡是晚明到清中期,非凡的政治环境使金石学广兴,催生了篆刻这一相对比较独立的艺术门类产生,对印泥的需求量陡增,大量的书画者、商家、技师都投进精力进行印泥的制作,而技术又不断进行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沿用至今的颜料、油料、植物纤维三合工艺。近现代的进一步改良  

    从明代开头逐渐形成的三合工艺,由于不同的制作者对油料、植物纤维的选择和加工熟悉的不统一,事实上印泥的质量和近代还是有较大差距,直到清中期基本上才确定了陈化蓖麻油和精制艾绒作为标准的基本配方组成,尽管至今仍有采用不同油料和其他纤维制作的专业书画印泥,但是不影响这一基本配方组成的权威性和合理性。清末民初,金石学催生的篆刻学,已经呈大瞧之势,包括日本和东南亚在内的汉文化辐射区都深受影响,因此作为篆刻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印泥再次受到圈内人的关注,而迎来最为重要的一个进展时期。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参和印泥改进的,多是金石高手,出发点首先都是印泥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这一时期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实验、加工设备均进进国内,为改进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基础,加上使用出发的改进诉求,最终使书画印泥的配方、工艺、实际表现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奠定了当代书画印泥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书画印泥的原料和制作  
  
    书画印泥的原料,包括颜料、油料和纤维三个基本成分,颜料用于着色,油料作用是粘结和提供转移的介质,纤维作用是储纳油份、限制蘸取时的转移量,并保持一定的应力。   
   
    颜料,分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其中以天然朱砂为最优,其他有机颜料虽然鲜艳度要比朱砂好,但是遮蔽性、色彩保持性均无法和朱砂相比。彩色印泥一般需要有机颜料配制。   

    油料,常用的是蓖麻油和工业菜油,但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有的工序需要数年才能达到上品印泥制作之需。   
    纤维,常用的为艾绒,即艾叶揉搓往杂后的棉绒状纤维,其他的纤维,如棉、丝、藕丝、树皮浆绒等,在耐久性、交联性、吸附性等方面,都不及艾绒。   
    其他成分,金箔、香料现在基本都已经不添加,而珍珠、其他药材、宝石等,民国以来大量的实验证实,对印泥的品质并无提高,反而一些历史文献提及的此类原料会使印泥品质下降。   

    书画印泥的优良表现,最要害是依靠原料的选择和制备,原料的级别和纯净程度,直接决定印泥的品质。书画印泥的制作是将经严格选备的原料按配方混合,手工精心混合而成,机械加工的颜色和纤维完整性都差。混合工艺也十分严格,用力和混合时间都决定印泥的品质。

[关闭窗口]
 
 
西泠印社西泠印泥© 2006-2025西泠印泥      请联系我
地址:杭州市孤山路31号、浙江省杭州市叶青兜路73号后门104-108室
联系方式:18868723899 曹先生、0571-88900827、13805721956 邓女士
浙ICP备2022032746号-1 E-Mail:hzxlyn@126.com